Classification
Articles
隔爆电加热器的选型需要考虑哪些因素?
隔爆电加热器的选型需围绕安全合规、功能适配、环境兼容三大核心,结合危险区域特性、被加热介质属性及实际加热需求,逐层拆解关键因素。以下是系统的选型考量维度,每个维度均包含具体判断标准与实操建议:
一、核心前提:危险环境参数(决定防爆安全性)
这是选型的首要依据,直接关系到设备是否能在易燃易爆环境中避免引爆风险,需重点确认 4 类参数:
1. 环境爆炸类型:气体 / 粉尘 / 混合型
不同爆炸环境的防爆原理与结构要求不同,需先明确场景类型:
气体环境:如石油化工的甲烷、氢气、汽油挥发区,需遵循 “隔爆型(Ex d)" 设计标准(GB 3836.2);
粉尘环境:如粮食加工、金属粉末车间,需采用 “粉尘防爆型(Ex tD)"(GB 12476.1),重点防粉尘沉积与点燃;
混合型环境(如既有可燃气体又有粉尘):需选择 “气体 + 粉尘双防爆认证" 的设备,外壳需同时满足隔爆与防尘要求(如 IP66 及以上)。
防爆型式:优先选 “隔爆型(Ex d)"(气体)或 “粉尘隔爆型(Ex tD)",不建议在 1 区 / 21 区使用 “增安型(Ex e)"(防护能力较弱);
气体组别:根据的 “最小点燃能量" 划分,IIB < IIC(IIC 级可覆盖 IIB 级):
常见 IIB 级气体:甲烷、丙烷、汽油;
高危 IIC 级气体:氢气、乙炔、二硫化碳(必须选 IIC 级设备,否则易引爆);
温度组别(T1-T6):根据设备外壳 / 加热元件的 “最高表面温度" 划分,T6 < T1(T6 级),需确保:
设备最高表面温度 <环境中易燃物质的 “最小点燃温度(MIT)"
例:氢气 MIT 约 560℃,选 T4(≤135℃)及以上;汽油 MIT 约 280℃,选 T3(≤200℃)即可。
二、隔爆电加热器核心需求:被加热介质特性(决定加热效率与寿命)
介质的物理 / 化学属性直接影响加热元件的材质、结构与功率设计:
1. 介质类型与状态
液体介质(如油类、溶液、水):
优先选 “浸入式法兰加热器"(热量直接传递,效率高);
若介质有腐蚀性(如酸碱溶液),加热管材质选 316L 不锈钢、钛合金或陶瓷涂层;
若介质易结垢(如硬水),需选 “防结垢加热管"(表面抛光处理),避免热阻增大导致超温;
气体介质(如空气、天然气、沼气):
选 “管道式加热器" 或 “风道式加热器"(搭配防爆风机,强制对流);
若气体含粉尘 / 杂质,需前置过滤装置,防止堵塞加热间隙;
固体介质(如颗粒、块状物料):
选 “表面式加热器"(如加热板、加热套),通过接触传热,需确保固体与加热面贴合紧密。
2. 介质关键参数
比热容(c)、密度(ρ):用于计算所需功率(见下文 “功率计算");
流量(Q,液体:m³/h;气体:m³/h):流量越大,需匹配更高功率,避免温升不足;
温升需求(ΔT = 目标温度 - 初始温度):温升越大,功率需求越高,同时需确认介质是否有 “沸点"“凝固点"(如加热原油需防止低温凝固,需配套伴热功能);
易燃易爆性:若介质本身易燃(如甲醇、乙醇溶液),需额外提升防爆等级(如从 IIB 升级为 IIC),并增加 “超温急停" 保护。
三、核心参数:加热需求与功率计算(避免 “功率不足" 或 “能耗浪费")
功率是决定加热效果的关键,需通过公式精准计算,同时预留 10%-20% 余量(抵消散热损耗):
1. 基础功率计算公式
液体加热功率(kW):P=3600×ηc×ρ×Q×ΔT
其中:η为加热效率(浸入式≈0.95,管道式≈0.9);c(kJ/(kg·℃))、ρ(kg/m³)为介质比热容与密度;
例:加热 10m³/h 的水(c=4.2,ρ=1000),从 20℃升至 80℃(ΔT=60),则 P=3600×0.954.2×1000×10×60≈77kW,预留余量后选 85-90kW;
气体加热功率(kW):P=3600×η×1000c×ρ×Q×ΔT(气体密度 ρ 单位为 kg/m³,需换算);
例:加热 500m³/h 的空气(c=1.01,ρ=1.2),从 10℃升至 60℃(ΔT=50),则 P=3600×0.9×10001.01×1.2×500×50×1000≈9.3kW,预留余量后选 10-11kW。
2. 功率匹配原则
避免 “小功率大负载":功率不足会导致加热元件长期满负荷运行,寿命缩短,甚至因无法达到目标温度影响生产;
避免 “大功率小负载":功率过剩会导致频繁启停,能耗增加,且易因局部超温引发安全风险(尤其易燃介质)。